笔趣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9章 文学的根(第1页)

我以前常常想一个问题: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

我曾经在汨罗江边插队落户,住地离屈子祠仅二十来公里。细察当地风俗,当然还有些方言词能与楚辞挂上钩。如当地人把“站立”或“栖立”说为“集”,这与《离骚》中的“欲远集而无所止”吻合。但楚文化留下的痕迹毕竟已不多见。从洞庭湖沿湘、资、沅、澧四水而上,可发现很多与楚辞相关的地名:君山,白水、祝融峰,九嶷山……但众多寺庙楼阁却与楚人无关:孔子与关公均来自北方,释迦牟尼来自印度。至于历史悠久的长沙,现在已成了一座革命城,除了能找到一些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的遗址,很难见到其他古迹。那么浩荡深广的楚文化,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中断干涸?

两年多以前,一位诗人朋友去湘西通道县侗族地区参加了歌会,回来兴奋地告诉我:找到了!她在湘西那苗、侗、瑶、土家所分布的崇山峻岭里找到了活着的楚文化。那里的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披兰戴芷,佩饰纷繁,萦茅以占,结苣以信,能歌善舞,呼鬼呼神。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楚辞中那种神秘、奇丽、狂放、孤愤的境界。他们崇拜鸟,歌颂鸟,模仿鸟,作为“鸟的传人”,其文化与黄河流域“龙的传人”似有明显差别。后来,我对湘西果然也有更多发现。史料记载:公元三世纪以前,苗族人已生息在洞庭湖附近(即苗歌中传说的“东海”附近,为古之楚地),后来受天灾人祸所逼才沿五溪而上,向西南迁移(苗族传说中是蚩尤为黄帝所败,蚩尤的子孙撤退山中)。苗族迁徙史歌《跋山涉水》就隐约反映了这次西迁的悲壮历史。看来,一部分楚文化流入湘西一说,是不无根据的。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故湖南作家有一个如何“寻根”的问题。

这里还可说一南一北两个例子。

南是广东。有些人常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实香港也有文化,只是文化多体现为蓬勃兴旺的经济,堂皇的宾馆,舒适的游乐场,雄伟的商贸大厦,中原传统文化的遗迹较为稀薄而已。在这里倒是常能听到一些舶来词:的士、巴士、紧士(工装裤),波士(老板)以及ok一类散装英语。岭南民间多天主教,很多人重商甚于重文,崇洋甚于崇古,对西洋文化的大举复制,难免给人自主创新力不足的感觉。但岭南今后永远是一块二流的小西洋么?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粤人分四,“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三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唯耕垦为活:四曰疍户,舟居穴行,仅同水族,亦解汉音,以探海为生。”这里介绍了分析岭南传统文化的一个线索。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岭南文化在中西文明交汇中再生,也许还得在客家、俚人、东人、疍户那里获取潜能,从自有文化遗产中找回主体的特性。

北是新疆。近年来新疆出了不少诗人,小说家却不多,可能是暂时现象。我在新疆时听一些青年作家说,要出现真正的西部文学,就不能没有传统文化的骨血。我对此深以为然。新疆文化传统的遗产丰富多样,其中俄罗斯族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战败东迁的白俄“归化军”及其家属,带来了欧洲的东正教文化;维、回等民族的伊斯兰文化,则是沿丝绸之路来自中亚、波斯湾以及中东;汉文化及其儒学在这里也深有影响。各路文化的交汇,加上各民族都有一部血淋淋的历史,是应该催育出一大批奇花异果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以及本世纪的日本文学,不就是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吗?如果割断传统,失落气脉,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只是从内地文学中横移一些“伤痕文学”的主题和手法,势必是无源之水,很难有西部文学独特的生机和生气。

几年前,不少作者眼盯着海外,如饥似渴,勇破禁区,大量引进。介绍一个萨特,介绍一个海明威,介绍一个艾特玛托夫,都引起轰动。连品位一般的《教父》和《克莱默夫妇》也会成为热烈话题。作为一个过程,这是正常而重要的。近来,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是:作者们开始投出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国土,回顾民族的昨天,有了新的文学觉悟。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带上了浓郁的秦汉文化色彩,体现了他对商州细心的地理、历史及民性的考察,自成格局,拓展新境;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颇得吴越文化的气韵,旨在探究南方的幽默与南方的孤独,都是极有意义的新题。与此同时,远居大草原的乌热尔图也用他的作品连接了鄂温克族文化源流的过去和未来,以不同凡响的篝火、马嘶与暴风雪,与关内的文学探索遥相呼应。

他们都在寻“根”,都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依托。这大概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地方观念,不是对方言歇后语之类浅薄地爱好;而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人的特征是有很多层次的,浮在表面上的是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与思想感情,比如一些时行的名称和时行的领带,不消几年就全部换新。下面一层略为坚固些的特征,可以持续二十年、三十年或四十年,像大仲马《安东尼》等作品中的当今人物,郁闷而多幻想,热情汹涌,喜欢参加政治,喜欢反抗,又是人道主义者,又是改革家,很容易得肺病,神气老是痛苦不堪,穿着颜色刺激的背心等等……要等那一代过去以后,这些思想感情才会消失。往下第三层的特征,可以存在于一个完全的历史时期,虽经剧烈的摩擦与破坏还是岿然不动,比如说古典时代的法国人的习俗:礼貌周到,殷勤体贴,应付人的手段很高明,说话很漂亮,多少以凡尔赛的侍臣为榜样,谈吐和举动都守着君主时代的规矩。这个特征附带或引申出一大堆主义和思想感情,宗教、政治、哲学、爱情、家庭,都留着主要特征的痕迹。但这无论如何顽固,也仍然是要消灭的。比这些观念和习俗更难被时间铲除的,是民族的某些本能和才具,如他们身上的某些哲学与社会倾向,某些对道德的看法,对自然的了解,表达思想的某种方式。要改变这个层次的特征,有时得靠异族的侵入,彻底的征服,种族的杂交,至少也得改变地理环境,迁移他乡,受新的水土慢慢的感染,总之要使精神气质与肉体结构一齐改变才行。

在这里,丹纳几乎是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其见解不需要我们完全赞成,但他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分析不无见地。中国作家们写过住房问题和冤案问题,写过很多牢骚和激动,目光开始投向更深层次,希望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注意到乡土。因为乡土是城市的过去,是民族历史的博物馆。哪怕是农舍的一梁一栋,一檐一桷,都可能有汉魏或唐宋的投影。而城市呢,上海除了一角城隍庙,北京除了一片宫墙,那些林立的高楼、宽阔的沥青路、五彩的霓虹灯,南北一样,多少有点缺乏个性;而且历史短暂,太容易变换。于是,一些长于表现城市生活的作家如王安忆、陈建功等,想写出更多的中国“味”,便常常让笔触深入胡同、里弄、四合院,深入所谓“城市里的乡村”。我们不必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凝集历史和现实、是扩展文化纵深的手段之一。

更重要的是,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更多属于不规范之列。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奇风异俗等等,其中大部分鲜见于经典,不入正统。它们有时可被纳入规范,像浙江南戏所经历的过程那样。反过来,所谓“礼失求诸野”,有些规范文化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从经典上消逝,流入乡野,默默潜藏,如楚辞风采至今还闪烁于湘西的穷乡僻壤。这一切,像巨大无比暧昧不明炽热翻腾的大地深层,承托着我们规范文化的地壳。在一定的时候,规范的上层文化绝处逢生,总是依靠对民间不规范文化进行吸收,来获得营养和能量,获得更新再生的契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前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地壳而是地下的岩浆,更值得作家们注意。

这丝毫不意味着闭关自守,不是对外来文化过敏。相反,只有放开眼界,找到异己的参照系,吸收和消化各种异己的文化因素,才能最终认清和充实自己。但有一点似应指出,我们读外国文学,多是读翻译作品,而被译的多是外国的经典作品、流行作品、获奖作品,即已入规范的东西。从人家的规范中来寻找自己的规范,模仿翻译作品来建立一个中国的“外国文学流派”,想必前景黯淡。

外国优秀作家与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联系,我们无法身临其境,缺乏详尽材料加以描述。但作为远观者,我们至少可以辨出他们笔下的有脉可承。比方说,美国的黑色幽默与美国的牛仔趣味,与卓别林、马克·吐温、欧·亨利等笔下的“不正经”是否有关?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拉美光怪陆离的神话、寓言、传说、占卜迷信等文化现象是否有关?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小说和戏剧,与欧洲大陆的思辨传统,甚至与旧时的经院哲学是否有关?日本的川端康成“新感觉派”,与佛禅文化的闲适虚净传统是否有关?希腊诗人埃利蒂斯与希腊神话传说遗产的联系就更明显了。他的《俊杰》组诗甚至直接采用了拜占庭举行圣餐的形式,散文与韵文交替使用,参与了从荷马到当代希腊诗歌传统的创造。

另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来自艺术界。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写了一个现代派画家。但他真诚推崇提香等古典派画家,倒是很少提及现代派同志。他后来逃离了繁华都市,到土著野民所在的丛林里,长年隐没,含辛茹苦,最终在原始文化中找到了现代艺术的支点,创造了杰作。这就是后来横空出世的高更。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学界向外国学习,学西洋的、东洋的、南洋的、俄国和苏联的;也曾向外国关门,夜郎自大地把一切洋货都封禁焚烧。结果带来民族文化的毁灭,还有民族自信心的低落——且看现在从外汇券到外国香水,在某些人那里都成了时髦。但在这种彻底的清算和批判之中,萎缩和毁灭之中,中国文化也就能涅槃再生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对东方文明寄予厚望,认为西方基督教文明已经衰落,而古老沉睡着的东方文明,可能在外来文明的“挑战”之下,隐退然后“复出”,光照整个地球。我们暂时不必追究汤氏之言是真知还是臆测,有意味的是,西方很多学者都抱有类似的观念。科学界的笛卡尔、莱布尼兹、爱因斯坦、海森堡等,文学界的托尔斯泰、萨特、博尔赫斯等,都极有兴趣于东方文化。传说张大千去找毕加索学画,毕加索说:你到巴黎来做什么?巴黎有什么艺术?在你们东方,在非洲,才会有艺术……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吗?在这些人注视着的长江和黄河广阔流域,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这里正在出现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在向西方“拿来”一切我们可用的科学和技术、思想和制度,正在走向现代化的生活。但阴阳相生,得失相成,新旧相因。万端变化中,中国还是中国,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物质方面,我们仍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也许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

这是我们的安慰和希望。

在前不久一次座谈会上,我遇到了《棋王》的作者阿城,发现他对中国的民俗、字画、医道诸方面都颇有知识。他谈到了对苗族服装的精辟见解,最后说:“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大家都沉默了,我也沉默了。

1985年1月

*最初发表于1985年《作家》杂志,获《作家》评论奖,后收入随笔集《世界》,已译成英文、法文、荷文、意文、德文、日文等。

重现:韩少功的读史笔记  老公大人你擒我愿  贪财好你  神棍军嫂[重生]  驯徒记  张总叕去拍戏了  不败战神(又名:第一战神)  如何折断一枝铃兰  元配  大少的玩物  我靠病美人大佬咸鱼翻身  红楼归梦二悠悠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白月光她复活了(快穿)  小富婆  无尽的莫比欧斯【科幻】  毕业后我当了龙王  阿娇重生日常  最后的三国2:兴魏  赖皮总裁,我就不回家  

热门小说推荐
田宠医娇:腹黑将军太会撩

田宠医娇:腹黑将军太会撩

混蛋!我要疼死了躺在炕上的叶红袖,哭得香汗淋漓,疼得咬牙切齿。屋外,某暴走男心疼的青筋暴出,双拳紧握,差点要把房子给掀了。一朝穿越,叶红袖成了赤门村的一名小村姑,左手银针能救人,右手银针能虐渣,发家致富不在话下,弄得上门来提亲的人差点要为了她打架。这下,某腹黑汉子坐不住了,我早就相中的小媳妇怎么能让别人拐了,于是计计连环,撩得叶红袖心驰荡漾,心甘情愿为他生娃娃。(一对一,爽文,甜宠文,欢迎入坑)如果您喜欢田宠医娇腹黑将军太会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军痞农媳:山里汉子,宠炸天!

军痞农媳:山里汉子,宠炸天!

还没出嫁,就背上了克夫的骂名,没人敢娶,受尽嘲笑和欺负。一朝身死,再次睁眼,身体里是现代特种女兵的灵魂,从此,谁都别想欺负她!后,有个汉子不怕死的娶了她,还只知道宠她宠她宠她!可没人看好这门婚事,大家都说他会被她克死,却不料,他不仅没被克死,她还旺夫旺到他祖坟冒青烟。相公,渣虐完了,银子也赚够了,竟还有人纠结你怎么还没被我克死。孩子都还没有,你让我死哪去?敢情我这些年生的两个孩子不是你的?是我的,但算命的说,我命中有九子。九子?那得生到猴年马月?李紫荆吞了吞口水,在心中发誓,她一定要打消她相公这可怕的想法,真是太恐怖了!(爽文,男强女强,1v1宠文)如果您喜欢军痞农媳山里汉子,宠炸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杀族弃少

杀族弃少

杀族弃少简介emspemsp关于杀族弃少一个可怕的物种,一个归来的强者,一个家族的湮灭,一个种族的兴起。萧寒从黑暗世界归来,只为调查十五年前的真相,却不经意间揭开了危及世界的阴谋。...

妖魂少女被逼婚

妖魂少女被逼婚

齐彬笑道兰儿,你做本王的侧妃,好不好?曹言修笑道冷姑娘,我想娶你,做我的妻子,好吗?赵德言道冷玉兰,你愿意和我结为道侣吗?...

穿越古代,成就一代枭雄

穿越古代,成就一代枭雄

夏洛穿越古代,嫁给被下毒相公,还收养俩孩子,婆家不待见,还被原主父母欺压,没办法,她为了以后跑路,疯狂赚银子,结果相公是个大佬,俩个孩子身份也不简单。...

如此超能力被笑健身男

如此超能力被笑健身男

醉酒猝死的王梦,穿越到平行世界。成为了这个世界同样因为喝酒而死亡的王猛。在融合记忆后,知道了这是一个正在被妖界入侵的世界。这里有着异界入侵的妖兽,也有着本土生物进化而来的妖兽。好在人类中同样诞生了拥有超能力的超能者。才没有被灭族。不过人类只能生活在被钢铁城墙环绕的城市中,虽然生活质量远超前世,可人们心头却总是惴惴...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