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85章 考察书院的收获(第1页)

海汉利用手头的海上运力资源和驻广办的便利,资助海南岛上的读书人参加大明的乡试会试,这种做法已经有数年传统,在海汉入主儋州之前就在施行了。天籁小』说www..比如这潘默参加的崇祯二年、五年两次乡试,就都是免费搭乘海汉帆船前往广州,在当时参考期间的食宿也是由海汉驻广办包揽,并不需要考生们另行花钱。

这种举措的花销其实很有限,左右不过百八十个人半个多月的食宿而已,对海汉来说只当是那个月多接收了一点移民而已。但对于家境不算太好的读书人来说,这无异于相当大的恩惠了,所以有些落榜文人考完回到儋州之后,便会选择投靠海汉,一是求个稳定的饭碗,二来也是报答知遇之恩。

最早去到三亚投效的一批人,适逢海汉刚刚起步不久,对知识分子的需求非常迫切,基本不会设置什么门槛,收入不低,入职便可入籍,举家迁去三亚也可得到妥善安置。而且当时海汉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力度很大,儋州文化圈子里各种大型活动几乎都是海汉出钱赞助,文人们自然也对这种肯花钱又有品位的老板有着不错的观感。

不过后来海汉入主儋州,一部分文人意识到了海汉的野心,出于对大明朝廷的忠诚,开始拒绝与海汉合作,有比较极端的如忠明书院黄子星之流,甚至还策划暴乱来进行反抗。但当海汉在儋州的统治逐渐稳固下来之后,一些识时务的文人再次选择了押宝在海汉身上,直接就放弃了参加科举的机会。从儋州前往大6参加乡试的考生逐年减少,这其实就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而海汉此时对知识分子的需求已经不如早期那么迫切,开始慢慢地设置准入门槛,并且对于招揽文人的宣传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了。今时今日的海汉并不缺乏主动前来投奔的文人,所以对于这些依然抱着旧观念,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科举上的旧式文人,海汉并没有再花大力气招揽的兴趣。

正如宁崎所说,与其低声下气去求这些文人,倒不如顺应他们自己的选择,让他们继续去考大名的科举。万一瞎猫撞上死耗子,有人考中了进士,那时候再来想办法做工作也不迟。不过如果真的生这样的状况,到时候也不会是由宁崎的文教部门来负责了,而将会由安全部来接手——这些可以打入大明官场内部的楔子,不充分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海汉前几年在福建官场的投资可谓是成效显著,精心扶持起来的许心素一系如今已经基本控制了福建的驻军,并且也为海汉进入当地市场,控制福建海峡航道,以及渗透大明官场都提供了绝佳的配合。如果不是有了来自福建官方的助力,海汉要想在东南海域夺取澎湖、台湾这样的落脚点可不会这么容易实现。

有了这样的先例,海汉对于收买拉拢大明官员的活动还是很上心的,如果能从入仕之初就与官员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系,那当然最好不过。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海南岛出生的考生进行扶持赞助,待其高中之后,再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就比较容易了。

而本地出身的读书人对于海汉所提供的助力也很难生出足够的抵抗力,一是这些人的根基都在岛上,就算自己去大6做官了,族人还是得留在海汉治下地区生活,对统治者还是轻易得罪不起的。二来海汉既有财力又有渠道,想要扶持大明官员上位也不是什么难事,福建近几年的官场变化已经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要是能得到海汉的帮助,仕途肯定会平顺得多。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是海汉觉得看人不爽,以其能够动用的资源,要拖人后腿可比捧人上位容易十倍。不管是不是愿意接受,这些琼州出身打算靠科举入仕的文人们都肯定无法拒绝海汉所提出的要求。宁崎把话说得宽松一些,也是好让听众的面子上能过得去。

答完潘默的问题之后,宁崎从举手的人当中又另点了一个让其提问。这人的年纪看着就比潘默大多了,额头眼角已经有了明显的明显的皱纹,看面相估计至少是四十往上了。

这人起身行礼之后自报家门道:“学生王启凡,儋州三都镇人氏,万历四十五年乡试中举,如今在白鹿书院兼任教师,给中级班授课。”

宁崎心中一算,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1617年,十七年前中的举,之后就再无寸进,看来资质有限,拿了举人功名也就到头了。不过这种老儒生有举人功名在身,一般倒也不会再为衣食愁,看待社会变革的眼光或许会与年轻人有些不同。但听着这岁数可能比自己还大的人自称学生,宁崎心头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这些读书人大概都是把自己当做了海汉的提学官一般看待,这样的称呼倒也合乎礼仪。

王启凡继续说道:“学生自小便在白鹿书院入学,迄今已有近四十载,可说是半生都在这书院中度过。这来来去去的读书人见得多了,近年海汉来了之后,书院的教学也起了变化。学生想问问长,日后儋州各个书院是否还能自行决定讲学内容?”

范长逸听他这问题有些毛病,正待呵斥几句,宁崎已经抬手示意他不用插话,而是自行答道:“我刚才已经说过,对愿意报考大明科举的读书人,海汉仍然会继续予以赞助和支持,所以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书院可以继续讲授以前的教学内容,我们不会对此作出硬性规定。不过嘛,为了读书人能够更好地融入海汉治下的新社会,加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也是有必要的,人总是要朝前看的嘛!今后在座各位都会成为海汉国民,我也希望所有的读书人都能为建设海汉国出一份力,把属于海汉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本书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海汉利用手头的海上运力资源和驻广办的便利,资助海南岛上的读书人参加大明的乡试会试,这种做法已经有数年传统,在海汉入主儋州之前就在施行了。比如这潘默参加的崇祯二年、五年两次乡试,就都是免费搭乘海汉帆船前往广州,在当时参考期间的食宿也是由海汉驻广办包揽,并不需要考生们另行花钱。

这种举措的花销其实很有限,左右不过百八十个人半个多月的食宿而已,对海汉来说只当是那个月多接收了一点移民而已。但对于家境不算太好的读书人来说,这无异于相当大的恩惠了,所以有些落榜文人考完回到儋州之后,便会选择投靠海汉,一是求个稳定的饭碗,二来也是报答知遇之恩。

最早去到三亚投效的一批人,适逢海汉刚刚起步不久,对知识分子的需求非常迫切,基本不会设置什么门槛,收入不低,入职便可入籍,举家迁去三亚也可得到妥善安置。而且当时海汉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力度很大,儋州文化圈子里各种大型活动几乎都是海汉出钱赞助,文人们自然也对这种肯花钱又有品位的老板有着不错的观感。

不过后来海汉入主儋州,一部分文人意识到了海汉的野心,出于对大明朝廷的忠诚,开始拒绝与海汉合作,有比较极端的如忠明书院黄子星之流,甚至还策划暴乱来进行反抗。但当海汉在儋州的统治逐渐稳固下来之后,一些识时务的文人再次选择了押宝在海汉身上,直接就放弃了参加科举的机会。从儋州前往大6参加乡试的考生逐年减少,这其实就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而海汉此时对知识分子的需求已经不如早期那么迫切,开始慢慢地设置准入门槛,并且对于招揽文人的宣传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了。今时今日的海汉并不缺乏主动前来投奔的文人,所以对于这些依然抱着旧观念,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科举上的旧式文人,海汉并没有再花大力气招揽的兴趣。

正如宁崎所说,与其低声下气去求这些文人,倒不如顺应他们自己的选择,让他们继续去考大名的科举。万一瞎猫撞上死耗子,有人考中了进士,那时候再来想办法做工作也不迟。不过如果真的生这样的状况,到时候也不会是由宁崎的文教部门来负责了,而将会由安全部来接手——这些可以打入大明官场内部的楔子,不充分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海汉前几年在福建官场的投资可谓是成效显著,精心扶持起来的许心素一系如今已经基本控制了福建的驻军,并且也为海汉进入当地市场,控制福建海峡航道,以及渗透大明官场都提供了绝佳的配合。如果不是有了来自福建官方的助力,海汉要想在东南海域夺取澎湖、台湾这样的落脚点可不会这么容易实现。

有了这样的先例,海汉对于收买拉拢大明官员的活动还是很上心的,如果能从入仕之初就与官员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系,那当然最好不过。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海南岛出生的考生进行扶持赞助,待其高中之后,再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就比较容易了。

而本地出身的读书人对于海汉所提供的助力也很难生出足够的抵抗力,一是这些人的根基都在岛上,就算自己去大6做官了,族人还是得留在海汉治下地区生活,对统治者还是轻易得罪不起的。二来海汉既有财力又有渠道,想要扶持大明官员上位也不是什么难事,福建近几年的官场变化已经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要是能得到海汉的帮助,仕途肯定会平顺得多。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是海汉觉得看人不爽,以其能够动用的资源,要拖人后腿可比捧人上位容易十倍。不管是不是愿意接受,这些琼州出身打算靠科举入仕的文人们都肯定无法拒绝海汉所提出的要求。宁崎把话说得宽松一些,也是好让听众的面子上能过得去。

答完潘默的问题之后,宁崎从举手的人当中又另点了一个让其提问。这人的年纪看着就比潘默大多了,额头眼角已经有了明显的明显的皱纹,看面相估计至少是四十往上了。

这人起身行礼之后自报家门道:“学生王启凡,儋州三都镇人氏,万历四十五年乡试中举,如今在白鹿书院兼任教师,给中级班授课。”

宁崎心中一算,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1617年,十七年前中的举,之后就再无寸进,看来资质有限,拿了举人功名也就到头了。不过这种老儒生有举人功名在身,一般倒也不会再为衣食愁,看待社会变革的眼光或许会与年轻人有些不同。但听着这岁数可能比自己还大的人自称学生,宁崎心头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这些读书人大概都是把自己当做了海汉的提学官一般看待,这样的称呼倒也合乎礼仪。

王启凡继续说道:“学生自小便在白鹿书院入学,迄今已有近四十载,可说是半生都在这书院中度过。这来来去去的读书人见得多了,近年海汉来了之后,书院的教学也起了变化。学生想问问长,日后儋州各个书院是否还能自行决定讲学内容?”

范长逸听他这问题有些毛病,正待呵斥几句,宁崎已经抬手示意他不用插话,而是自行答道:“我刚才已经说过,对愿意报考大明科举的读书人,海汉仍然会继续予以赞助和支持,所以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书院可以继续讲授以前的教学内容,我们不会对此作出硬性规定。不过嘛,为了读书人能够更好地融入海汉治下的新社会,加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也是有必要的,人总是要朝前看的嘛!今后在座各位都会成为海汉国民,我也希望所有的读书人都能为建设海汉国出一份力,把属于海汉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穿成虐文女主后我成了他的黑月光  阴影中的光  总裁的落跑情人(大结局)  全人类变成雕像  手握炮灰剧本,卷王改命易如反掌  末世长生诀  养成的反派全都翻车了  娇宠农女:带着系统撩夫君  刚进弑神,加入聊天群  娇妻在上,大叔乖乖宠我  四合院我有圣母系统  一枕江湖梦!  国运:我大大怪将军!队友小小怪  黑暗洪荒:从推演遮天法开始  人在火影速通诸天,开局我打宿傩  [三国同人] 三国之心将明月  最强锦衣  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  三灵轮回记  洪荒:打造神话截教!全员返祖!  

热门小说推荐
暴富后想躺平,众女神不允许啊?

暴富后想躺平,众女神不允许啊?

有系统,多女主,主角低调!高中同学美女学霸赵思思,成为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人称科学女神!因伤退役的女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世界泳坛记录,人称游泳女神!高中同学孙莹莹,从默默无闻的小主播,真实粉丝破亿,被称为直播女神!女朋友韩妙妙,管理投资公司,战无不胜,被称为投资女神!青梅竹马陈雪,暗恋吴磊多年,被称之为...

大唐逍遥王的生活日常

大唐逍遥王的生活日常

我叫李辰,一名21世纪三好青年,我经历了传说中的穿越,我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唐,这里以武道为尊,强者可以飞天遁地,知道我害怕极了,二岁时我知道了我是大唐的一名皇子于是我准备咸鱼了,三岁那年我觉醒了前世星辰大帝的记忆,四岁那年在花园和宫女玩耍时一道流光飞到了我脸上,我获得了系统然后我就无敌了。无敌后的我很低调,(作者tui,你就是懒)我不愿惹是生非,大家眼中我就是一名聪明的乖宝宝,直到那一天的夜晚,让我咸鱼的生活不在平静。本书又名咸鱼王爷与小娇妻的打打杀杀咸鱼王爷居然是武道至尊王爷又被刺杀了咸鱼王爷我们来造反吧王爷的手底下为什么这么多武林高手这个王爷很强却很咸鱼如果您喜欢大唐逍遥王的生活日常,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剑镇天下

剑镇天下

剑镇天下简介emspemsp关于剑镇天下剑镇天下乱世仗剑荡群魔,谈笑风云负手立!乞儿身怀至宝,且莫问福祸所依!只看我一人一剑,纵横江湖!剑镇天下!...

从睡觉开始杀穿诸天

从睡觉开始杀穿诸天

外号叫胖子的王月半,意外被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游戏系统给植入了。只要打游戏,就可以获得好感值并且进行抽奖如果您喜欢从睡觉开始杀穿诸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妖娘娘饶命

妖娘娘饶命

这是一个山中恶妖强娶小道士的故事。陆宽宽与高止拜了堂成了亲,本以为可以立即采阳补阴,谁料这小道恪守五戒,一心只想得道升仙。呵,成仙?陆宽宽怎么可能让他如愿?他登了天,谁给她提供上好的阳气去?于是,高止收一个妖鬼,陆宽宽就杀一个妖鬼。想积足福报离她而去?她非要让他孽怨缠身,不得飞升。高止也是倒霉,他本是灵宝派小道,苦修十多年,不碰温香,不沾荤腥,自诩清正,好不容易成了灵宝派最年轻的箓生,谁知遇上陆宽宽之后,五戒尽破,甚至与其无媒苟合,终落了个修为尽失的下场。1V1势均力敌小扑街觉得如果收藏破一百,就是HE。没破就是BE。以慰藉我受伤的心灵。如果您喜欢妖娘娘饶命,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出嫁当天被弃,抢来的军婚甜蜜蜜

出嫁当天被弃,抢来的军婚甜蜜蜜

王优优穿越到八十年代,一个傲慢刁蛮,懒惰不讲理的娇气包身上。可怕的是,原主出嫁当天被弃,接亲的队伍接走了她的继妹,气得一向骄纵的原主,脑筋搭错线,当即改嫁前来喝喜酒的老同学陆行飞。陆行飞不肯,她便污蔑陆行飞与她有一腿,还选择跳池塘,以死相逼。王优优的养母吴桂芬见状,把王优优从水里捞起来便直接扔到了陆行飞家。大家都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